&Tradition 根植于丹麦文化传统,其核心是对经典设计师的工艺和创意遗产的好奇与探索。英国设计师 Robin Day 作为战后英国设计的重要人物之一,其作品至今仍与现代美学相契。 10月16日,一场关于英国设计师 Robin Day 生活与创意遗产的对谈在上海 STUDIO 9 举行,深入探讨 Day 颠覆当代设计的经典实践。 通过作品展览、历史档案,以及与 Robin Day 的女儿 Paula Day 的对话,我们一步步走进这位设计大师的理念与愿景,感受他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见与设计哲学。 1948年,Robin Day 与 Clive Latimer 携手赢得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“低成本家具设计竞赛”储物类别一等奖,这成为他事业的重大转折点。此后,他与知名公司如 Hille 展开合作,为其设计了著名的 Daystak 系列家具,并获得诸多重要委托项目,如为伦敦皇家节日音乐厅设计全部家具,以及参与1951年英国节庆的项目设计。 在随后的岁月里,Day 持续影响着英国战后及现代设计,他始终坚信,诸如公共座椅等设计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。他的后期作品如全球首款聚丙烯椅子,以及伦敦地铁使用的 Toro 长椅,至今仍是英国设计中的标志性作品,历久弥新。 &Tradition 致敬并保护过去的艺术表达,同时也力求提供一种有形的连结,让人们感受到理念、材料和美学的演变。 &Tradition 经典系列展览已于上海 STUDIO 9 展厅启幕,重现 Robin Day 再版之作,传承经典,焕发新姿。 为深入了解 Robin Day 颠覆当代设计的经典实践,一场关于其生活与创意遗产的对谈在上海 STUDIO 9 举行,对谈由资深媒体人 Simone Chen 主持,Robin Day 女儿兼 Robin Day and Lucienne Day 基金会创始人 Paula Day,以及 &Tradition 公关与传播负责人 Lucy Price 共同参与。 Robin Day 的设计以务实、创新的精神和社会道德为指导,实现了舒适与实用之间的平衡,致力于创造能够丰富人们生活形态的设计。 在谈及 Robin Day 的设计理念时,Paula Day 说道,“我父亲相信自己的职责是满足真实的大众需求,提升每个人的大众品质,让世界变得更好”。 说到 Robin Day 的工作方式,令 Paula Day 尤为印象深刻的是他那直接而独特的创作过程。当灵感乍现,他便立刻进入工作室,亲手制作三维模型,以此将想法具象化。待构思渐趋成熟,他便开始执笔绘图,整个过程直观而充满个人色彩。那时没有任何电脑或软件可以依赖,他凭借的是多年积淀的直觉与实践经验。 Robin Day 在二战期间与妻子纺织设计师 Lucienne Day(1917-2010)结婚,战后岁月里,夫妻二人在家中一同工作,生活与事业交织于日常。 作为女儿,Paula Day 对父亲的印象则是丰富多面的。她记得父亲对高山与自然的热爱,以及他的善良与幽默,“我年幼时,父母常在家中的地下工作室忙碌,我知道我不应打扰他们重要的工作,但有时我会悄悄溜到一角看看他们。这时,父亲会朝我轻轻勾手,并在他的画板上为我画一幅小小的卡通画。” 通过 Paula Day 的视角,我们再度回顾 Robin Day 在战后英国设计史上的卓越贡献,并深入感受到他对生活与设计的真挚情感。 这场对话不仅是对经典的致敬,更为当代设计师提供了无尽的启发与思考。相信 Robin Day 的设计遗产将持续激励着后代,拥抱深思熟虑的务实态度,以及道德设计的变革力量。 满怀崇敬与欣喜,&Tradition 倾情呈现Robin Day 的匠心之作——RFH 和 Daystak 系列,再叙上世纪激动人心的创新精神,致敬恒久的经典设计。
我们有幸通过 Paula Day 的视角,一窥其父亲卓越的设计遗产,并领略 &Tradition 重新发行的 Daystak 与 RFH 系列之精妙传承,感受经典设计在当代语境下的非凡魅力。
Robin Day 深思设计的功能与目的,仔细考量材料与结构。他曾说:“优秀的设计必须目的明确、功能完善、结构坚固,并在形式中表达其本质。”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